朱厚照双手一摊:“何鼎,本宫要送你的,是一份天大的前程,足以青史留名,可以与三宝太监齐名,你何鼎,要还是不要?”>
何鼎瞳孔猛地一缩,三宝太监的赫名即便是现在依旧不减,可以说是宫内所有太监的榜样啊,七下西洋,这等丰功伟绩,怕是千年都不朽啊。>
殿下说,他有这样一份的前程送给自己,这得是多大的福分啊。>
何鼎心里火热起来,但还是小心翼翼开口:“奴婢不知殿下说的是………”>
朱厚照起身,“让辽东文风鼎盛,让辽东成为大明的粮仓,你说这份功劳大不大,足不足以夸耀百年?”>
何鼎如同一盆冷水浇头,透心凉啊。>
要不是面前人是朱厚照,何鼎就要骂娘了,咱家好像不知道一样似的,辽东要是能这样,咱家怕是要名垂千古了。>
可问题是,那是辽东啊,偌大的地方,人加起来还不如江南一个中等府州,还粮仓,连当地驻军都养活不起,都得靠漕粮维持。>
这些,朱厚照也知道,大片的森林,虽然有黑土地,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又开垦不出来,所以一直没什么人,没人就没有什么生产力,也就创造不出多少物质财富。>
何鼎脸上笑得比哭都难看:“殿下,奴婢也知道,只是,只是这不是拿奴婢打趣嘛。”>
“是吗?本宫倒是不觉得,”朱厚照面色渐渐严肃起来,“文风鼎盛是要有人读书科举,江南文风鼎盛,无外乎两点,一是有人,二是有钱去读书。”>
何鼎苦色点点头道理都知道,从洪武年间设了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以来,其中数次迁民,可都没有办法啊,这地方,听说一年到头冷的要死,什么稻子,小麦,在南边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在这,一年一熟都难啊,况且这些年据说更冷了。>
要是这些还能克服,可问题是,鞑靼人还动不动去劫掠啊,一到秋收就动兵,南下不成,就去辽东打秋风,南边九边重镇,大明大半的精兵都在枕戈以待,可辽东呢,只有数万人,还要守住辽阳,锦州这样的大城,兵力捉襟见肘,怎么还有精力保护百姓。>
好嘛,这样一来,谁还去啊,当地除了驻军,也就剩下些军户了。>
朱厚照叹了口气,“说到底,就是地广人稀了,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没有那么多的粮食,要是粮食够的话,一切都迎刃而解,人的难题就解决了。”>
何鼎点点头,深以为然。>
“可是,若是有作物能做主粮,能在辽东种植,产量巨大,何公公,你说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没有难题了。”>
何鼎脑子里一片浆糊,结结巴巴问道:“不知殿下说的,产量几何?”>
朱厚照想了想,“理论上亩产是将近三十石,可没有种过,所以想让何公公去辽东试种,看看实际产量是多少。”>
何鼎只听了前半句,就觉得两腿发软,呼吸急促,半天说不出话了。>
朱厚照理解何鼎这般样子,这是什么个概念,就好比一刀999,打个怪爆出满级装备啊。>
在江南,即便是最上好水田,稻子亩产也不过三石,在洪武年间,扬州知州杨宪得了一串稻穗格外饱满的稻子,还专门派人入京报喜,太祖皇帝大喜啊,基本上就要定位大明祥瑞了。>
虽说后来发现作假,下场不是很好,但不难看出,粮食产量的增加对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是梦寐以求的大杀器啊。>
何鼎死死盯着断断续续,勉强说出一句:“殿下可是当真?”>
朱厚照点点头。>
何鼎如同吃了颗定心丸,去,现在就去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