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已是不愿在听下去了,出言打断到:“杨师傅以为大明千秋万世只在皇帝做个明君,拱垂而治就可,但本宫以为,天下要安定,大明要千秋万世还有更重要的两件东西,那杨师傅知道本宫说的是什么呢?”>
被打断的杨廷和有些尴尬的看着朱厚照,被自己学生反驳本就是个很尴尬的事情,更何况自己是天之骄子的翰林,被不学无术的太子否定,滋味更甚啊。>
朱厚照丝毫没有理会杨廷和,继续说到:“本宫学会了治理天下的两样东西,不是什么仁义道德,之乎者也,一样是利益,一样是暴力。”>
“什么”,杨廷和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朱厚照此番话,对于一向以仁义道德劝谏君王,重义轻利的清流来说不亚于诛心之言。>
朱厚照却是故作单纯:“难道不是吗,杨师傅,帝王治理天下靠的难道不是这两样东西?”>
杨廷和怒不可遏,他是清流,是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象征,怎么可能图利呢。>
杨廷和一时间有些失态:“一片胡言乱语,是谁告诉殿下的,此等歪门邪理,切切不可误了殿下。”>
朱厚照却是不慌不忙说到:“杨师傅,本宫认为很有道理啊。>
这利益,可以是名望钱财,可以是任何东西,每个人需求不同,自然了,说好的利益各不相同。>
对于斗升小民来说,所求的不过是太平日子,要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对于读书人来说,所求的不过是金榜题名,要的是学成卖于帝王家。>
对于商贾来说,所求的是人前富贵,奢华享受,要的是日入斗金。>
对于朝中百官来说,所求的是更大一顶的官帽,要是的步步高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道理,司马迁早就说过了。>
可是谁能决定这一切呢?>
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某非王臣,其实皇帝就是天下人承认的关系,天下人臣服他,将一切利益由他划分,为什么?>
因为皇帝手上有百万带甲之士,这就是暴力。>
没有暴力,高皇帝凭什么举起义旗,推翻蒙元?>
高皇帝靠的不是满口仁义道德,正如高皇帝自己诗中所写: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高皇帝建立大明以后,同样也是利益,天下人打不了仗了,于是,手握百万军马的高皇帝理所应当成为了皇帝,也就到了如今。>
好了,这些说的太远了,就说说近的,就比如,杨师傅吧。>
杨师傅教导本宫,教授本宫读书,大了说,是教会了本宫礼义廉耻,为天下人教导储君。>
可是,难道杨师傅没有获利吗?天下人都心知肚明,东宫府邸的各位大人日后都是潜邸之人,是本宫登基以后稳住朝廷的不二人选,所以杨师傅的利,就是日后的高高官位啊,不知本宫说的对不对啊,杨师傅?>
朱厚照已经把住了节奏,最后补刀到:“本宫看了太祖实录还在想呢,为何太祖年间就没有这么多官员去宫门口下跪,每日嚷嚷这要为民请命,死不足惜,难不成那个时候的大明官员都不懂礼?>
后来本宫明白了,哭门也好,嚷嚷这自己死不足惜也好,都是把住了皇帝不敢让自己去死,给自己博一个名声罢了。>
要是在洪武朝啊,若是以太祖的性子来,你要是敢说要触柱而死来威胁,你今日就是想不死都不行啊。”>
杨廷和一时脸色又白又红,有些事,知道但是不能点破,尤其是如今,理教盛行的大明,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如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