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倒也能开辟一条邮路。>
况且距离不算太远,成本也不高。>
再说了,现在是试运行,说到底,公益性比较大,实际上挣不了什么银子。>
这一路上上,招募的人手马匹,铺面,开销,还有在各个府县设立驿点,这些林林总总下来,倒也是要个千两银子。>
至于这个银子,朱厚照是不能出的,直接进宫去找弘治皇帝。>
见朱厚照说完想法,弘治皇帝又觉得有点意思,以往的驿站专递的都是军国大事,至于给平民百姓送信,这一点朝廷还真的没有想到过。>
总之就是很有搞头,不仅是善政,而且最重要的是,省钱。>
关键的是,这比驿战那个不仅省钱,还省心啊。>
驿卒那个动不动就是几百里加急,那是什么?那个不长眼的敢动手,一站传一站,哪断了,好,附近的土匪什么的,全给你杀光。>
至于路上,那都是上等良马,是抢时间的。>
还有驿站,还要接待官员,那每年也是个无底洞啊。>
至于太子这个,不紧不慢,时间宽裕,住的呢,自费,也不需要招待,安全呢,全是家信,你要是要,拿去啊,只要你有用。>
弘治皇帝脑子里飞快的想了想,不贵,千两银子,可以弄一下。>
弘治皇帝大手一挥,钱就拨下去。>
朱厚照一贯的宗旨就是有了钱,啥事都能给你办拖了。>
很快,镇国邮局的牌子也打了出来。>
至于具体的事情,朱厚照就安排给了谢步东去做。>
代写信的人,就是在西山找了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穷酸秀才什么的。>
你说举人吧,你考不上,但也好歹算是有着半桶子墨水,下苦力的活,你又干不了。>
正好,活计给你安排了,写写信,不算累,也算是给你找个生计。>
至于收费,根据距离的远近,收个十文到二十文不等,距离远近所定。>
这下子,邮局的开设在西山不免掀起了一场地震,丝毫不亚于春闱对京师带来的冲击。>
对于西山上的人来说,他们不在乎谁是会元,状元什么的,他们在乎的,就是自己身边的小事,就是些柴米油盐酱醋茶。>
有个词,叫背井离乡,就是到了以后,落叶归根也是国人最大的精神归宿。>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更别说他们这些实在是活不下去,逃荒离开了故土的人。>
有句老话,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但凡是能有活下去的机会,谁真希望到处流浪啊。>
家里的里里外外,七大姑八大姨的,谁都割舍不下啊。>
这一眨眼的,也都没了消息,搁谁谁心里也不好受啊。>
可现在都好,有机会了,只要花个十几文的钱,就能问问家里的情况。>
不识字?没关系啊,村里总会有一两个识字的,不碍事,不碍事。>
十几文大钱,他们现在可不比当年了,当年就是一文钱也要心疼半天,现在,还是出的起啊。>
不知不觉间,那个当年也只不过是几个月前,他们现在早就把自己当做了西山的人,就好像祖祖辈辈都住在此地一般。>
于是,一个个穷酸秀才面前排上了长队,朱厚照特地交代下来,别整什么之乎者也,大白话就好,人家怎么说,你就去怎么写,别在那搞什么添油加醋的。>
人,还是要吃饭了。>
说话的都是说什么家里怎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