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
曹昂一身冕旈,高坐龙椅俯视众生,曹操坐在旁边面色淡然,群臣大礼参拜,礼毕朝会开始。>
商议完日常琐事,太傅董昭出列拜道:“陛下,太上皇,幽州司马卢盛昨日上书,说曹洲四国立国日久,其中尤以鲁国为最,建国时间比大魏还早,至今已十几载,四国如今皆已在曹洲站稳脚跟,朝廷对四国情况的了解却仅限于纸面之上,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因此卢盛建议朝廷派使团亲自前往曹洲考察,不知陛下和太上皇意下如何?”>
各地报来的奏折都要先送往中书省进行初步审核,一些日常琐事中书省自己就给办了,不用送到皇帝案头上去,毕竟中书省是一个团队,皇帝却只是一个人,全送进宫,皇帝一个人累死也忙不完啊。>
日常琐事中书省可以自己办,涉及到重要情况就必须上报了,比如董昭正在说的这件,哪个不开眼的敢私自扣下,将来东窗事发有你好果子吃。>
接到卢盛奏折董昭不敢怠慢,第一时间送进宫向曹昂和曹操汇报,商量半天两人都没给出明确意见,却让他在大朝会上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议。>
集思广益嘛。>
曹昂闻言扭头看了曹操一眼,这才笑道:“诸位爱卿觉得呢?”>
群臣沉默片刻,王朗率先出列拜道:“陛下,老臣以为卢司马说的在理,曹洲四国立国日久,按理来说已经站稳脚跟可以自给自足,但朝廷每年拨付给四国的钱粮却不曾减少,长此以往可不行啊,毕竟国内也却钱。”>
远洋舰队每年往返于曹洲和中原之间并不是去做生意或者接受四国贡品,而是给人家送钱送粮送装备的,按照四国的说法,曹洲野兽既多且猛,经常出山伤害百姓,没有好武器不行,毕竟是朝廷的藩国,又都立国不久,实力如风中残烛般薄弱,朝廷岂能不护着。>
一年两年如此可以理解,三年五年,年年如此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你们在曹洲都不发展的吗?>
尤其是鲁国,立国比大魏还早,每年上报的奏折却如出一辙,长篇大论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鲁国穷呐,而且每年从鲁国运回来的橡胶也不是免费,都是要付钱的。>
身为户部尚书,每次看着大把资金流入海外,王朗都像媳妇跟人跑了似的心疼的直滴血,现在有机会将这笔钱扣下,他岂能不积极。>
杨修出列拜道:“臣附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看总归是没错的。”>
“臣附议,臣附议……”百官相继出列纷纷附议,四国之中又没有他们的亲戚,犯不着因为这点小事得罪王朗。>
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文武百官一向团结,而且行事效率高的出奇,涉及自身利益时却个个义正言辞,争吵激烈的恨不得在朝堂上打起来,办事效率可想而知。>
难得的一次全票通过,曹昂扭头与曹操对视一眼,这才笑道:“既然如此礼部就组建使团吧,曹洲路途遥远,往返一次需要一年,如此耗时费力,使团的规模自然不能小了,除礼部出使官员之外各大世家也从族中抽调几名骨干随行,报社也抽调几名记者过去,多走走多看看多写写,远洋舰队还在海上漂着,此事不急,等明年开春,远洋舰队出海时准备好就行。”>
“臣等遵旨。”百官同时领命,曹昂向身边的新任黄门侍使了个眼色,黄门侍上前扯着公鸭嗓喊道:“退朝。”>
百官行礼有序离开,走出未央宫顺着台阶离开,荀攸追上董昭问道:“董太傅,陛下组建使团所谓何事啊。”>
站在朝堂上的哪个不是人精,荀攸一听就是曹昂的意思,卢盛闲的没事上这种奏折干嘛,况且真要只是个使团,也没必要拿到大朝会上说啊,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